特朗普表示已就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一事作出了某种决定。实际上,是由特朗普向欧盟出售“战斧”,再由欧盟转赠给乌克兰。尽管如此,外界对于特朗普敢不敢作出这一决定仍然不看好。因此,在特朗普作出这一决定后,乌克兰方面仍有些半信半疑。
此前一直不待见乌克兰的特朗普为何在这个节骨眼上作出这么一个重大决定?这可能是私心在作祟。特朗普最近推出“20点计划”,强行要求以色列与哈马斯接受,其实都是为了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然而,即使解决了巴以问题,也不足以打动诺奖评审委员。因为俄乌冲突的结果还事关整个欧洲的安全,而诺贝尔和平奖又是由极度反俄的瑞典人设立的。这意味着,只要特朗普不在俄乌问题上改变立场,欧洲人就不可能把奖颁给他。甚至不排除相关欧洲国家会利用特朗普急于获奖的心情施压或做交易。
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在俄乌问题上的态度出现了180度的大转弯。先是认为乌克兰将会赢得战争并收复全部失土,后又答应提供情报协助乌军打击俄境内的纵深目标。现在,特朗普又突然加码向欧盟出售“战斧”巡航导弹,真实目的是向诺奖评审委员“行贿”。
普京表示,如果美国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将会破坏俄美关系中刚刚出现的曙光。事实上,特朗普第二次就任总统以来,在俄乌问题上完全偏向俄罗斯,甚至忤逆了美国国内高达七成的挺乌主流民意以及共和党内的挺乌主流党意,同时还得罪了美国的重要盟友欧盟。特朗普突然决定向欧盟出售“战斧”巡航导弹,意味着美俄、美乌与美欧关系可能出现变天的迹象。
导致这一转变的原因在于俄罗斯没有准确预判特朗普的政治企图,也没有采取必要的行动。特朗普的核心目标是不惜一切代价拿到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印度总理莫迪因为不愿意提名特朗普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且不肯承认特朗普调停了印巴冲突,遭到特朗普的报复。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特朗普在俄乌问题上的所作所为也是冲着诺贝尔和平奖来的。今年8月,特朗普邀请普京、泽连斯基及欧洲多国领导人访美,但普京只接受了美俄元首峰会,拒绝了三国元首峰会。这让特朗普感到恼羞成怒,开始反向操作。
对于乌克兰来说,也不能高兴得太早。特朗普不仅是善变的,而且是功利性的,他的这一决定是为了冲击诺贝尔和平奖而采取的临时性权宜之计。最终是否会兑现承诺,还要看10月10日诺贝尔和平奖正式揭晓之后。
美国这款产于上世纪80年代的“战斧”导弹虽然曾在海湾战争中大显神威,但在俄罗斯已有较为先进反导系统的情况下,这款武器已经算不上真正的大杀器,更不可能凭此改变俄乌战局。乌克兰已经生产了射程高达3000公里并且可以贴着地面50米高度飞行的“火烈鸟”导弹,“战斧”导弹最多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不过,特朗普这一动作背后的战略意义不容忽视。他看到俄乌冲突迎来了战略性转折点,乌克兰不仅在地面战场上反守为攻,还用自产的远程导弹和无人机袭击俄罗斯炼油厂,导致俄罗斯的战争机器因缺油而快要开不动了。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决定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不仅可以在俄乌战局胜利的天平已经开始倾向乌克兰的时候增加关键砝码,还可以趁机下场摘取胜利果实。
不少人担心乌克兰会利用“战斧”对莫斯科进行大规模轰炸,引发局势全面升级。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战斧”导弹需要一套完整的战术系统,包括卫星导航、情报支持以及地面发射平台,还需训练有素的军人操控。短期内乌军很难熟练驾驭这一系统,美方将掌控“战斧”导弹打俄罗斯境内的什么目标、怎么打以及由谁来打。从这个层面上说,特朗普向乌克兰提供“战斧”,意味着美国的一只脚已经下水,北约参战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美军可能会利用“战斧”攻击俄罗斯纵深地带的炼油厂,避免激怒俄罗斯引发核战争。特朗普对乌克兰攻击俄罗斯石油设施持乐观态度,因为这符合美国石油大亨的利益。乌克兰已经打掉了俄罗斯将近40%的炼油厂,如果美方再加把劲,俄罗斯对战争的承受能力极有可能迎来拐点。严冬即将来临,彻底瘫痪俄罗斯的油气设施可以成倍放大俄罗斯民众的痛苦,并诱发普遍性的反战情绪。
从中可以看出,特朗普此时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并用来加码打击俄罗斯的炼油厂,将会是一个战略性的决定。对于美乌来说,今年冬天极有可能是俄乌冲突决定胜负的战略机遇期,“战斧”巡航导弹可能扮演“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的角色。
尚红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